面塑,又稱捏面人,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瑰寶。近日,由鄭州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二七區文化館、二七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一“面”之緣面塑非遺文化展在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舉辦。省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省工藝美術家、世界民間藝術家最高獎“金飛鷹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河南省面塑藝術非遺傳承人曹順蘭為大家分享幾十年來創作面塑的體會與感悟。
在活動現場看到,由曹順蘭及其徒弟精心捏制的數百件面塑人物作品栩栩如生,色彩鮮艷,活靈活現,展現出非遺傳承人高超的藝術水準,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觀賞。不少市民還跟著老師們現場學習捏制玫瑰花、熊貓、兔子等簡單面塑造型。
據80多歲的曹順蘭介紹,她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捏面人,在繼承父親傳統民間藝術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創作出了一批批栩栩如生、脫俗出眾的面塑作品。20多年來,已從她手中捏出10多萬件面塑作品,一大批面塑作品享譽海內外,既增進了國際文化交流,又弘揚了傳統民間藝術,受到社會各界好評。她的上百件作品被多家藝術館收藏和展出。多年來,她一直致力于傳承面塑文化,義務教授面塑藝術愛好者學習相關技術,帶出了一大批徒弟。
“那時候,俺奶跟俺媽老跟我說,趁年齡小多學點技術,技不壓身。”曹順蘭說,在家人指導下,她用心學習面塑,慢慢就學會了,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手藝越來越熟練。她所捏的面人,大部分都是人物,如《西游記》《水滸傳》《西廂記》里的人物。為了追求真實,曹順蘭還專門研究了中國歷代服飾,捏出來的面人不光表情栩栩如生,連服飾細節都力求還原歷史。為了讓面塑跟得上時代,吸引年輕人關注,近年來,她還捏了不少卡通人物。
活動現場,不少市民認真傾聽曹順蘭講述著自己傳統面塑藝術的發展脈絡和創作技巧,跟著面塑藝術大師陶醉于面塑文化的藝術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