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榮昌的鄭先生患病后去保險公司報賬,但他發現,自己的病歷上卻出現月經史記錄,還憑空多了“肛瘺、混合痔”等診療記錄。因為這段“隱瞞”的病史,保險公司拒絕對他進行理賠。
一個男人的病歷上,卻有記錄得清清楚楚的月經史,屬實荒誕。這份奇葩病歷到底是如何炮制出爐的,也成了此事的關鍵焦點。
根據醫院方面的說法,月經史的書寫是醫務人員操作錯誤所造成。但鄭先生表示,根本沒見過這份病歷,更何況是在病歷上簽字。二者的說法明顯存在出入。可如果只是操作問題,如此明顯的錯誤,按說在病歷送達時會被鄭先生發現。那么,倘若鄭先生沒有說謊,醫院偷偷偽造病歷的可能性相當高。
鄭先生質疑,醫院偽造病歷是為了騙取醫保基金。其質疑并非空穴來風——在2015年,他曾前往該醫院進行免費體檢,該醫院將醫保卡、身份證都收走了,而事后查詢鄭先生發現,自己的醫保賬戶中多了一條報銷記錄。從理論上講,醫院騙保是具備時機和技術條件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這兩天,有媒體報道了一起“老漢被接進婦產醫院”的騙保風波。必須承認,對一些經營能力低下的中小民營醫院而言,通過偽造病歷騙保,不算是新鮮事了。在這種背景下,此次奇葩病歷觸發套取醫保基金的質疑,實屬意料之中。
在此事中,醫院方面還有著已經被坐實的違規——違反物價規定、傳輸對照錯誤、降低入院指征和重復收費。而且,在管理不規范之外,還有個疑點在于,面對官方的調解時,涉事醫院拒絕做筆記鑒定和手術痕跡鑒定,反而聲稱要起訴鄭先生誹謗。
既然醫院宣稱只是操作錯誤,不存在偽造病歷的問題,那么一開始為何拒絕鑒定?按說通過鑒定辨別病歷真偽,是洗脫質疑的最有效方法,醫院到底在心虛什么?退一步講,如此低級的錯誤,醫院都沒有發覺,說明醫院在管理上存在重大疏漏。
當然,即便醫院方面的操作讓人狐疑,嚴謹地看,也很難斷定此事就是騙保。不過“沒有直接的證據”,不意味著此事的處理可以虎頭蛇尾。當地相關部門稱自己沒有鑒定資質,且違法行為超2年未被發現不予立案,都不是此事放棄深究到底的理由。
因為一方面,此事對鄭先生造成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因為奇葩病歷,保險公司拒絕對他進行理賠。鄭先生四處奔波,同樣是徒耗精力,損失應該得到合理的賠償。另一方面,如果該醫院確實存在騙保問題,實際案例或將不止這一例,醫保基金被套取造成的損失,可能比想象中要大。
不管怎么說,此次奇葩病歷疑云,都需要一個權威說法。對醫院來說,如果運作規范,沒有什么違規之處,通過還原真相,也能夠恢復其聲譽。同時,一份反常識的奇葩病歷卻能夠層層通關,成為醫保報銷的依據,這也無疑是個有力警醒。必須進一步完善醫保報銷管理,扎緊籬笆,避免醫保基金變成“唐僧肉”。(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