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節能減排、響應國家的號召,鄭州閆先生在去年底購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但在后續安裝充電樁的推進過程中,小區物業要額外收取“增容費”。
閆先生說,所謂增容費,是物業向他收取的“電力增容費”,因為在地下車庫額外安裝充電樁,物業的用電負荷會增加,需要額外對小區電力系統進行擴容升級,以保證高峰時期小區的用電安全。物業按照充電樁的功率大小收取每千瓦405元的增容費。
目前,鄭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方式分為兩類:一是車主去電業局報裝,由電業局負責留口和安裝,二是小區物業指定位置進行安裝。
隨后,《直通1041》記者來到鄭州謙祥萬和城小區,見到了閆先生。
他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去電業局報裝過充電樁,對方回復說小區地下車庫沒有變壓器,沒有電源,裝不成電表,只能接到小區地下車庫的電箱里。涉及到小區物業公司“盛基物業”的收費標準——每千瓦405元的增容費。
閆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想裝上充電樁,除了物業收取的增容費,自己還要出另外一筆錢,就是電線的錢。因為最初溝通時,物業的電工師傅讓從地下車庫入口處的電箱接線,到閆先生私家車位將近100米,只是電線的費用,就要小一萬元,這還不算7千瓦的充電樁增容費2835元。
但您可能不相信,即使這樣,劉先生也還算是“幸運”的,因為他的車位至少具備安裝充電樁的條件。
如果說閆先生的車位距離接入點較遠、需要比較長的電線、花費高是硬傷的話,那物業收取的每千瓦405元的增容費是否合理呢?
記者來到謙祥萬和城物業中心,采訪了謙祥萬和城物業工程部高經理。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3月,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就出臺了《關于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通知》,其中提出“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100%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或預留安裝條件,其中不少于2%的車位應與住宅項目同步建設完成充電設施,建設位置應結合小區布局合理安排”。
但是,該規定是2016年3月出臺的,在此之前建成的小區,幾乎很少有配建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而謙祥萬和城安裝了額外的變壓器,已先期墊付了增容費,根據容量折算,平均每千瓦405元,相當于讓后續“有安裝電動汽車充電樁”需求的業主搭伙平攤。如果不愿意,物業也接受業主自行去電業局報批安裝。對此,投訴人閆先生也表示理解。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業公司可能會產生新的收費門類。
對于和業主溝通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謙祥萬和城小區物業負責人尚經理表示會抓緊整改。
花錢不怕、但要花得明白,閆先生的心結解開了,但各家物業對于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安裝標準,短時間內無法統一。至于價格,不同地區、不同小區的操作流程和要求都會有所區別。
已經在鄭州安裝了500多個私家車充電樁的劉師傅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從劉師傅接觸過的物業公司來看,收費標準參差不齊。這些費用里究竟是單純的增容費,還是疊加了部分服務費或者管理費,我們不得而知,也無從考量。因為國家暫時還沒有強制標準和指導文件出臺,眼下,各家物業還是自己說了算。
《直通1041》節目組提醒您:
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充電樁都需要另外接線路、配電表,而有的老舊小區建成時間較早,附近沒有配電室或足夠布線空間,即使有個人產權的停車位,往往也無法安裝充電樁。在買車之前,請先了解小區的供電條件,畢竟,總在大街上尋找商業充電站,可不是我們購買新能源車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