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開始向歐洲車企輸出技術。
8月9日,吉利控股宣布與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集團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創新型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基于吉利控股旗下整車架構的開放戰略,共享資源和技術以抓住亞洲的混動市場機遇。
雷諾的聲明則更為清晰,其擬與吉利控股成立一家混合動力汽車合資公司。在兩公司目前簽署的框架協議中,合資公司將利用吉利的技術、供應鏈和制造設施在中國制造和銷售雷諾品牌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而雷諾將專注于銷售和營銷。
無論對雷諾還是吉利控股來說,合作都是個好消息。
為什么是雷諾?
合作的第一步已經比較明確。吉利控股表示:雷諾集團和吉利控股將基于領克節能平臺CMA架構展開合作,共同開發適用于韓國市場的車型。
雷諾進入韓國市場已有二十年的時間,“雷諾三星“是韓國前五大整車企業,其釜山工廠年產能達24萬輛。然而2019年開始雷諾三星受韓國出口減弱等影響,銷量下滑至7.91萬輛,經營虧損約3.9億元后進入應急管理:削減40%的高管,并將薪酬削減20%,同時為所有員工提供自愿退休的計劃;屋漏偏逢連夜雨,2020年雷諾三星員工希望提高工資,并進而引發罷工。2020年雷諾三星銷量下滑至5.1萬輛。
截至2021年5月,雷諾三星與工會展開9輪談判,仍未縮小分歧。雷諾三星的首席執行官多米尼克西格諾拉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我們失去這次機會,我們的未來將變得更加不確定。在過去,我們可能還有一次機會,但這次不一樣。”7月,雷諾三星在韓銷量已下滑至8923輛,同比減少43.8%。
這樣的窘境顯然相悖于雷諾最新的“Renaulution”Renault+revolution戰略計劃。
雷諾計劃分三個階段,將戰略重點從“量”轉向價值創造。第一階段至2023年,專注于利潤率和現金創造;第二階段至2025年,通過豐富產品陣容提高品牌盈利能力;第三階段從2025年起轉向科技、能源和移動出行,使雷諾成為在新一代移動出行價值鏈中的領跑者。
在第一階段中,“盈利能力、現金創造和投資效率”取代市場份額和銷量表現,成為核心價值導向。
在此導向之下,利用吉利的資源在中國設計生產,向韓國出口產品,利用雷諾三星積累的渠道和品牌優勢銷售的模式也就順理成章。混合動力汽車在韓國也屬于增長市場。根據韓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為12.8萬輛,同比增長68.5%,占比韓國乘用車總銷量的近10%。
韓國將只是個開始。“亞洲的混合動力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雙方合作將瞄準這一機遇,共享資源和技術,并以中國和韓國為重點市場開展合作。”吉利控股官方表示。
對外輸出CMA
對于吉利控股來說,與雷諾的合作也意味著其“整車架構開放戰略”切實落地。
自2010年收購沃爾沃之后,通過聯合研發吉利控股已掌握CMA、SEA(浩瀚)兩大平臺架構的知識產權,覆蓋燃油車、混合動力和純電等多個能源領域和高級別自動駕駛能力。將平臺架構優勢迅速轉化為產品優勢和市場影響力成為當下吉利控股掌握技術之后的第二步。
目前,吉利控股旗下已有沃爾沃部分車型、領克品牌全系和吉利品牌中國星系列產品應用CMA平臺架構。其中領克品牌上半年銷售10.79萬輛;吉利品牌的“中國星”系列也在迅速上量,今年前7個月累計銷售近10萬輛;沃爾沃品牌中應用CMA平臺的XC40在華銷售超過2萬輛。
增長迅速,但仍不是滿負荷生產。
吉利控股旗下擁有路橋、張家口、余姚和杭州灣在內的四大生產基地,共計約85萬輛的CMA架構車型年產能。今年,領克計劃實現銷售25萬輛以上,中國星則要占比吉利品牌的30%左右,約45萬輛以上,加上沃爾沃品牌中CMA產品的占比,仍將有10萬輛左右的產能“盈余”。
與雷諾的合作無疑將進一步提升吉利控股CMA架構的產能利用率,放大規模效應,并以CMA架構為橋加大相關供應鏈的協同效應,為后續進一步落地開放架構戰略提供合作模板。
另一方面,出口韓國這樣的發達市場將有助于建立吉利在海外的技術實力。
以吉利星越為例,其以1.5TD+7DCT動力總成為基礎,分別搭載48V輕度混合動力的MHEV和搭載插電混合動力的PHEV兩個版本車型。該動力總成由吉利與沃爾沃聯合研發,1.5TD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30kW、最大扭矩為255 N·m;7DCT速濕式雙離合傳動效率最高可達97%,0.2秒內即可完成換擋。 (朱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