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項措施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上半年衡陽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4%
隨著多項促農增收政策措施的落實,湖南省衡陽市農業發展持續向好,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增加。記者從國家統計局衡陽調查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202元,增速14%。
近年來,我市全面加大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力度、農村改革創新力度和精準扶貧工作力度,農村居民收入平穩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從收入構成來看,2021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6482元,占比53.12%;經營凈收入2362元,占比19.36%;財產凈收入294元,占比2.41%;轉移凈收入3064元,占比25.11%。
為促進農村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下一步,我市將著力采取六項措施。
推進目標任務清單化,進一步壓實責任。印發《衡陽市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任務分解》,將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作為30條貫徹措施之一,明確了縣(市)區和各部門責任。
推進農業現代化,提高經營凈收入。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扶持農業企業做大做強,帶動提高農村居民的經營收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林下經濟、農村電商等新業態,以產業鏈價值鏈的延伸推動農民收入的提升。探索企業與農民的合作形式,通過“保底收益+盈余分紅”“托管服務”“合作社+訂單”等多種模式,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實現農村居民穩定增收。
推進服務精細化,提高工資性收入。加大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訓,大力培育職業農民,增強農民務農和擇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工資水平。大力發展農村能人經濟,加強技術、經營、管理、銷售各環節的教育培訓,以農村能人帶動農民增收。加強創業幫扶,對有意愿自主創業的農民,強化幫扶和指導,讓農村居民由“收工資”變為“發工資”。
推進保障精準化,提高轉移凈收入。積極落實種糧補貼、生豬補貼、農機補貼等惠農政策,做到符合政策的應補盡補,增加農民轉移凈收入。落實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殘疾人扶持等保障措施,加強低收入人群監測和針對性幫扶。大力發展涉農保險,逐步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增強農村居民抵御風險的能力。
推進資源資產化,提高財產凈收入。著力盤活農村資產,提高農村各類資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引導廣大農戶采取入股、出租等方式流轉土地,讓農民獲得更多收入。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運營好村級集體資產資源,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重點用于能夠有效帶動農村居民增收的項目和改善農村公益事業,收入水平較高的村可適當采取分紅的方式直接增加農村居民收入。
推進城鄉一體化,拓寬農村居民增收渠道。以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國家區域重點城市為契機,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提高對城郊和周邊縣市的輻射力,推進以城帶鄉。加強小城鎮建設,因地制宜地發展小城鎮經濟,充分發揮小城鎮連城帶鄉的作用。衡陽日報訊 (記者 許珂 實習生 羅林麗 通訊員 謝賓)